这周,它们中标了
发布时间: 2022-12-02 浏览(9432)
01【河北-保定】
项目名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保定医院
设计单位:MENG本原医疗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孟建民、邢立华
方案设计团队:刘瑞平、余妙玲、陈择奇、刘晓红、邢艺馨、陈佳敏、李静、叶冠麟、符传民、邓睿、彭莞净
初步设计团队:张国龙、秦宁、马睿、周锁涛、于彦霄、王彦忠、陈晓阳、李恒、周浩、霍华菊、李丙
©Meng Architects + bdad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保定国际医疗基地启动区,占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床位数1 200床,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型、生态型肿瘤医学中心。
项目提出“线阵花园”设计概念,整体设计方案具有街区化空间结构、复合式交通系统、交融式资源组织、花园式疗愈系统四大设计特色。方案以经纬交织的街道为整体空间框架,以医技为中心,以门诊、科研、住院等功能模块为基本设计元素,构建一体两翼的街区式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寻路体系,为医患高效服务。此外,方案建立复合式多层交通系统,营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交通环境。地下交通完美映射地上建筑规划结构,打造地下交通“主干道”“次干道”系统。
根据国际先进医院设计趋势,打造研究型医院体系。功能体块既互相独立,又能有机联系,创造出交融式的资源组织形式,打造临床—科研转化平台。方案引入国际先进的亲生物设计理念,打造花园式生态疗愈体系,为医患营造绿色宜人的康复空间场景。
02【云南-大理】
项目名称:大理站提升改造工程站房综合体
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二院)、筑境设计
主创建筑师:于晨、戚东炳
工程负责:于晨、金智洋、郭磊
建筑设计:方炀、江钗、杨士清、施栋博、马天乐、汤直矗、王梦琳、刘辛、丁齐、张庆瑞、许可、宋佳亮、郑惠嘉
结构设计:赵友清、吕岩
机电设计:于坤、李鹏展、纪殿格
©creegc + CCTN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主城区城市主轴线南侧端点,并通过云岭大道这条城市景观轴可直通团山、洱海公园,与高原明珠形成对景。改建后将极大提升大理站服务能级。
项目概念为“苍山洱海枢纽站,风华雪月会客厅”,从大理丰富的自然人文基底出发,延续现有城市文脉,打造极具特色的文旅客厅,为旅客和市民构建标志性的城市形象,并以大理站为起点,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激活周边区域,并推动站城发展,提升空间活力。
方案在有限的站前空间内打造二层架空平台,将人、车立体分层组织,实现进出站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同时平台结合景观设计也形成了良好的城市界面与公共活动场所空间。站房形象呼应原有城市轴线,与北侧的洱海公园及高原明珠形成对景关系。为满足全周期的运营需求,结合大理旅游城市的特点,一期建设临时站房,二期新建站房后将过渡站房改造为游客集散中心,不仅可以避免产生废弃工程,而且待远期条件成熟时可同步结合开发,打造城市文旅客厅,提升站域活力。
03【上海】
项目名称: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设计单位:B+H Architects
©B+H Architects
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建设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研究型医院)和医学院区域,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将高效融合医疗、科研和教育,集聚上海优质医疗资源,聚焦重大疾病治疗,旨在成为集全球顶尖医学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及人工智能科技等先进科技为一体的临床研究中心。
为了充分利用医疗、科研、教育空间功能,设计采用了“前场后区(On-Stage, Off-Stage)”的设计手法。高效的前区可满足多样的就医和科研需求,而安静的后区则提供了学习、协作和放松的空间。设计方案打破了仅罗列功能的医疗设计思维,将三大定位需求有机融合,打通研究实验室、医学院和临床空间之间的“高速通路”,促进医生、研究人员和病人间的高效互通。
项目设计将二期医学院部分体量放置在场地东北部,打造相对安静的教学空间。二期与三期的南侧空地作为精心打造的宁静后区公园,充满了高低起伏的绿地、景观小品、步行小路、下沉庭院,室外露天剧场等设施,供使用者享受充满诗意的自然氛围。
04【浙江-绍兴】
项目名称:诸暨市科技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海创服务中心(勘察、设计)项目
设计单位: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负责:陈志青
设计总协调:裘云丹、李骏嵘
建筑专业负责:俞乐伟
建筑创作中心:郑叶路、黄婧、童超超、王与纯、郑悦悦、吴梦思
第四建筑设计院:俞乐伟、戴超杰、秦悦、吴和平
©ZIAD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诸暨市应店街镇科技城地块,杭州第二绕城高速诸暨互通北侧,总用地面积约60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括科研办公、办公服务、会展、酒店、住宿、休闲娱乐等功能区域。
设计方案从城市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结合城市设计中生活服务的核心功能定位,对建筑的功能合理性与城市整体性进行了统筹考量,同时营造出该启动地块的地标性、生态性和文化性。规划将地块东南侧街角用地作为开放性中央公园,与其他相邻三块用地的临街空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珍珠状“绿肺”,构成了本地块及整个城市服务组团的视觉中心,也为整个城市区块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活力开放空间,极大地增强了区域的核心组团感。
建筑采用现代建筑语汇来描绘山水人文环境,在简洁实用的形式中结合曲线幕墙做景观退台变化,展现建筑个性。建筑主楼采用竖向线条,与裙房的线条一气呵成,形成一个完整的高山流水般的立面体系。
05【浙江-杭州】
项目名称:良渚好运产业园设计项目
设计单位: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
©ZJGD
项目概况:
项目地处余杭区良渚新城“良渚国际生命科技小镇”规划单位内,同时肩负着调整杭州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双重使命。
项目以现代雅致、以人为本、活力共享、产业集群为主要设计理念。如何处理本项目与上位城市设计中对于城市空间的要求,如何打造有标志性的公共建筑,如何更好地为产业升级提供服务,如何匹配现代化生命科技功能需求,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此外,项目充分考虑城市周边建筑协调性,采用围合式布局呼应城市肌理,以现代简洁的造型风格融入周边环境。外部界面形象脱俗雅致,内部院落空间秀气精致。对城市空间的塑造聚集人气,从大而无当走向人的尺度。方案通过对园区空间尺度的推敲,塑造人性尺度的城市空间,打造绿色诗意的生态花园,并将项目城市用地还给城市居民,开放共融。园区共享花园结合城市滨水景观带整体设计,带给周边市民游园式观景体验,将园区打造为集聚人气的城市共享客厅,无缝衔接的生态漫步花园。
来源:CA当代建筑
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
打赏
×赠送成功!
赠送记录可在消息中心查看
已扣除 30筑讯币